为了探寻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,助力乡村振兴,2025年7月19日至20日,南京财经大学“农情系心·桃香致远”——下乡助力桃园村共富实践团踏足这片沃土,开展了参观学习、农事体验和采访调研等系列助农实践,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,在四季桃园的葱茏绿意间,写下属于青年学子与乡土对话的鲜活注脚。
躬身铺就“根际水廊”,共剪“冗枝”育新芳烈日下的桃园里,实践队员们分头忙碌。一组人蹲在桃树根系旁,将PVC管道顺着土层下的根须走向铺展成网。这些灰白的管道看似普通,却能在旱季精准输送水分,让每一滴珍贵的水都直达根系。另一组人围在技术员身边,手持修枝剪学习嫁接技巧。先将徒长枝、病弱枝麻利剪下,再仔细辨认枝条的饱满程度,在技术员指导下练习切口角度,以确保砧木和接穗能够长在一起。剪下的废枝被捆成整齐的柴堆,而那些被选中的健壮枝条,即将在新的树体上延续生命。泥土沾满裤脚,汗水浸透衣衫,一埋一剪间,队员们读懂了:农业的智慧,既藏在防旱保收的管道里,也藏在枯枝重生的嫁接中。
图为成员们铺设管道、砍拾桃枝。沈馨烨 供图
展开剩余74%指尖盈握“枝上甜”,静听园主话园情竹篮在臂弯里渐渐沉实,队员们将饱满的锦绣黄桃从枝头轻轻旋下。“这园子里啊,足足有六千多棵桃树呢。”园主站在桃树旁笑道。脚下的土地松软厚实,泛着黑亮亮的光,这层厚厚的黑土正是桃子甘甜饱满的坚实保障;而作为主干性桃树,一棵树上仅有的五六十个果让其阳光和营养都吸收得充分,最终沉甸甸地压弯枝头,这份对质量和品质的执着追求成为了这片桃园隐形的招牌。园里的肥料都是由黄豆发酵而成,再掺点羊粪鸡粪,纯绿色。八月初上市的锦绣黄桃共有十二个品种,从六月六日一直卖到十二月十日,月月有新鲜桃,真正实现了“春季赏桃花,夏秋冬尝桃”的四季供应。
图为成员们采摘的桃子。沈馨烨 供图
围坐漫话“田间事”,静听“岁月耕耘声”汗水从额角褪去,队员们搬来竹凳围坐在桃树下,听园主夫妇细细讲述四季桃园的故事。原来,四季桃园始于园主夫妇2018年的一个朴素初心:让身边的亲人朋友全年都能吃上新鲜、无添加的当季桃子。这份初心如同种子,在40亩黑土地上生根发芽,长成如今“从6月到12月都有桃可摘”的繁茂果园。他们始终拒绝使用甜蜜素、防腐剂,只用羊粪、鸡粪搭配黄豆发酵肥滋养果树,靠主干型桃树的充足光照与黑土肥力,让每颗桃子都带着阳光与泥土的本真味道。正如园主所说:“甜很容易,撒点甜蜜素就行,但原味难得——那是带点微酸的甜,混着自然的果香,就像小时候尝到的味道。”这份对“原味”的执着,早已超越种桃本身,变成“坚守做人本心”的信条:不投机取巧,不辜负信任。
桃园的特色“领养计划”正是这份初心的生动延伸。300-500元即可领养一棵桃树,园方保证年产至少30斤果实。领养者可以亲自到园里修剪枝叶、观察生长,也能托付园主代管,开花时收到专属桃树的照片,结果后亲手采摘或由园方快递上门。更贴心的是,领养家庭能免费使用园内场地,带着老人孩子做饭、游玩,在田间地头感受“树是自己的,果是亲手摘的”的踏实幸福。有位领养者曾说:“看着自己的树结果,才懂什么叫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’,这比单纯买桃有意义多了。”这个计划不仅让都市人重新连接土地,更让桃园与食客之间建起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的信任
从初心到实践,他们始终用“做人的本心”对待果园。哪怕遭遇去年的涝灾、旱灾和台风,损失了近五分之一的桃树和拳头产品锦绣黄桃、雪桃,他们也没想过用添加剂掩盖果实的瑕疵,而是把略有损伤却不影响口感的桃子酿成45度以上的白酒和5-10度的果酒,让“原味”以另一种形式延续。这份坚守,让“四季桃园”不仅是一个果园,更成了“追求原味、坚守本心”的鲜活注脚——就像那颗自然生长的桃子,外表或许不完美,内里却藏着最真诚的甜。
图为园主夫妇的合影。沈馨烨 供图
夕阳为桃园镀上金边时,成员们望着枝头沉甸甸的果实与脚下整齐的管道,心中满是收获。两天的劳作,让他们在泥土与汗水里读懂了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”的深意,更在园主夫妇“追求原味、坚守本心”的故事里,触摸到乡土中国最质朴的智慧。青春的印记留在了桃林,而这份对土地的敬畏、对初心的坚守,将化作他们未来前行的力量,让高校学子的担当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持续生长。(通讯员:许星怡、董莹莹、李睿尘)
图为成员们在四季桃园门口的合影。沈馨烨 供图
发布于:江苏省启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